`

小型化全功能团队建设及运作思考

阅读更多

所谓小型化全功能团队,其成员人数应该控制在10人左右。团队作为一个整体,可以完全端到端的完成一个特性需求或一个独立的业务逻辑单元,cover住端到端的开发流程。所以,这就要求团队内的成员技能全面。要求团队成员可以覆盖住开发、测试、环境管理、持续集成等环节的要求。同时,还需要具备1-2名专家,他们技术能力强,技术的知识深度厚。可以在团队遇到关键问题的时候,解决技术难题,带领团队前进,同时鼓舞团队士气。这就要求团队成员既要有深度的技术知识储备,也要求有相应广度的技术知识储备。通过成员组成,达到互补的作用,这就使得团队具备了端到端完整交付的能力。


 团队的主要组成应该包括:1leader1个架构设计人员、1个敏捷辅导员(可以多个团队共享)、8人左右的成员(1-2人偏重测试)。

团队成员中的角色要求:

1leader:团队的带领着,思考团队的定位,可创造的价值。为团队的发展提供前进的目标,也是配合外部交互的主要责任人,第一入口。主要配合产品经理规划产品,负责构建有竞争力的产品。同时,负责团队的运作管理,保障团队高质量、高节奏的完成交付任务。

2、架构设计者:负责产品架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,其所负责的架构设计要满足:

1)产品当前的需求;

2)产品未来演进的需求,主要考虑架构的兼容性,以及面对变化的容忍性;

3)产品DFx方面的需求;

4)负责产品架构的核心代码或框架的编码。

同时,需要及时的审视当前架构的代码,识别风险点。结合当前的需求和演进识别主要的矛盾点。及时有效的对架构进行重构,保证架构的持续发展。

3、辅导员:负责运作流程的顺畅运作,对整个团队的开发过程进行监控,确保团队在良好的流程下运作。

虽然强调了架构设计者对架构的重要性,但是我认为并不是意味着架构就是完全由架设构建。实际上,团队成员都对架构负有责任,同时共同国建架构。好的架构师团队交付成功的关键,架设只对架构负有首要责任,并且在具有争议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的选择和实现方案的决策。因为,架构师多样性的。每个人对技术和需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团队全员参与,群策群力保障架构的完整性。架设就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明确方案(抉择)。这样的方式,团队所有成员全部参与。作为团队,按照一个整体进行运作。

开发人员除了要具备开发的素质外,还需要具备环境管理、持续集成构建、测试的能力。在面对一个分解的任务时,首先可以做到对其的分析和设计。在此基础上,进行单元测试的设计和实现,最后才是真正的开发。同时,开发还需要配合测试提供相应的测试建议和测试用例建议和素材。

下面再来谈谈团队的运作方式。我曾经尝试团队使用Pipeline的方式来运作。


 所谓Pipeline,就是一个交付的管道。一个需求orTask任务经过分析后满足入口条件,即可放入一个交付Pipeline中。一个Pipeline可以分配相应的开发人员,同时,分配的人员数量也就决定了这个Pipeline可以承担的工作量。Pipeline的周期,建议在1-2个迭代,不建议太长。通过Pipeline的方式,将全体成员进行了划分。Pipeline分配的需求,可以由Pipeline来自己选择。一个成员在归属于一个Pipeline内,如果Pipeline到期,则Pipeline的人员自动释放。团队设置多少个PipelinePipeline的性质都由leader根据当前团队的情况决定。通过Pipeline就可以对开发过程做到可视化、精细化管理。设计PipelineLeader来说,是一种挑战和考验。设置Pipeline就体现了Leader对当前团队工作重心的体现。例如,在产品开发的初期。团队需要集中精力完成新需求、新特性的开发。这个时候,就可以将所有Pipeline都设置为功能开发型:可以承担新的特性需求任务的开发。而随着迭代的不断演进,功能不断的被开发出来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问题,这个时候,为了解决问题同时兼顾功能开发。就可以设置一半的Pipeline为问题修复型,一半为功能开发型。再后来,问题大面积爆发。这时,leader需要首要保证问题的修复。因此可能只保留1个功能开发的Pipeline,其他的全部为问题修复的Pipeline。通过Pipeline的动态设置,来应对团队在不同阶段需要关注的主要矛盾点和问题点,集中进行解决。

下面再来聊聊迭代,一个迭代周期建议控制在1-2周,太长太短都不利于团队的稳定运作。太短,会发现团队实际用于聚焦主要职责工作的时间太少(开发面临着需求的传递澄清、环境的搭建、CI集成等事情)。而太长,则又不利于对团队工作细化的监管和把控。同时,迭代中承接的需求的量级要足够小,以便可以在一个迭代中完成。同时,还要考虑一个发布版本周期内,完成特性的完整性。

 

除了考虑需求的量级,还要考虑需求之间的关系。作为一个Pipeline的输入,可以合并需求为一个需求包。要求,这些需求必须是清晰的,可交付的,可验收的。举例来说:1、提供业务Case的管理能力。如果把这个作为一个需求,其范围就有点大。而且,描述也不够清晰。虽然,可以通过提供描述的方式来附加说明。但是,我认为一个需求如果可以通过一句话来描述清楚。就证明这个需求是足够小,也足够清晰的。上例就需要进行需求的拆分,这里我拆分如下:1.1 提供业务Case列表展示功能,以列表视图展示当前系统内的Case信息;1.2 业务Case具备在列表上维护的功能,要求有删除、新建、修改属性的视图和功能。通过这样的拆分,就可以确保需求的粒度和清晰性,并在一个迭代中完成。总结一下,一个需求是否需要拆分,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:1、是否可以在1个迭代内完成;2、是否完整,且描述清晰(一句话描述)。以上可以由团队和产品经理一起共同完成分析和分解。分析和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产品需求讨论和传递的过程,当满足后,需求就可以纳入到Pipeline的需求包中。

可视化和精益管理


 Task统计分析


 

 

 

0
0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